什么是"五七干校"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5 14:14:28
请从有权威的词典找出具体解释

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,以贯彻毛泽东《五七指示》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,将党政机关干部、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,进行劳动的场所。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,兼学别样,从事农副业生产,批判资产阶级。1968年5月7日,黑龙江省在纪念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,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,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,定名为五七干校。

自从毛泽东认为苏联党已经变质、赫鲁晓 夫是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以来,他就一直 在研究苏联是怎么变的,一直考虑在中国 如何防止出修正主义的问题。他通过对各 种材料的分析发现,苏联的干部是不劳动 的,他们高高在上,脱离人民。不光如此 ,苏联干部的子女也是特殊的。在苏联, 党员、干部,要由干部子女来当,普通劳 动人民的子女不能或很少能当党员、干部 。他还看到,中国的干部中也有脱离群众 、脱离劳动的现象。许多干部从来不劳动 ,搞特殊化。他们穿得干干净净,吃得好 ,还看不起工人、农民,对工人、农民搞 瞎指挥,甚至打骂群众。经过观察和思考 后,毛泽东得出了一个初步的认识:干部 搞特殊化,脱离劳动,脱离人民,是产生 修正主义的重要原因。为了避免中国的干 部腐化变质,毛泽东形成了一个干部要参 加劳动,通过劳动,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 联系的思路。毛泽东的这个思路反映在他 写的两个批语中。 一个批语是1963年5月9日,毛泽东对《浙 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》写 的批语。毛泽东在这则批语中写道:“阶级 斗争、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,是建设社会 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,是使 共产党员免除官僚主义、避免修正主义和 教条主义。

五七干校

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,以贯彻毛泽东《五七指示》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,将党政机关干部、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,进行劳动的场所。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,兼学别样,从事农副业生产,批判资产阶级。1968年5月7日,黑龙江省在纪念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,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,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,定名为五七干校。

1968年10月5日,《人民日报》在《柳河“五七”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》一文编者按中,引述了毛泽东的有关指示:“广大干部下放